中国农工民主党山西工商学院委员会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收藏本页
 
 
中国农工民主党山西工商学院委员会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王雨璐 | 我家这40年
信息来源:中国农工民主党山西工商学院委员会  阅读:2722次  
 

我家这40年

文/王雨璐


1978年,我的爸爸13岁,刚刚上六年级(那会还不叫初一)的年纪却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悲痛,我的爷爷去世,一个刚上初中的孩子完全体会不到失去家里顶梁柱的滋味,我爸告诉我,真正觉着难是在为人夫、为人父之后。

1988年,我妈嫁给了我爸,一年后,我降生,原本高兴的家庭在1990年又突遭巨变,奶奶肝癌去世,爸爸胆结石住院,家里唯一的贵重财产一匹马也奄奄一息,操持完奶奶的葬礼,接回做完手术的父亲,用我妈的话讲当时的情况就是家徒四壁、一无所有,兜里不超过五块钱。从那时起,我的父母开始了白手起家的奋斗生涯。

记忆里的家,是仅有二十平方的土屋,那时祖辈留给我爸的唯一财产,土屋外面砌一层蓝砖,分成两间,每间屋放一张床,没有多余的地方。土屋低矮潮湿,一到下雨天感觉地都在渗水,屋顶上的房梁都能看见,一天到晚,房间里都是黑呼呼的。家里也没有像样的家具,有两三张破旧的桌子,一个碗橱,还有一个衣橱,家里没有一件电器,只有两只白炽灯泡用来照明。零食基本没有,一年到头只有过年过节能见到肉,农村的文化生活也很贫瘠,要是村里放电影、来唱戏的,孩子们都是兴奋异常,看电影是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生活!

父亲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并没有正式工作,身体好了之后与母亲彻夜未眠商量了一夜,靠着姥爷资助的一辆三蹦子开始了他的小贩生涯。白天走村转巷的收上一车的菜,当天晚上12点出发,凌晨6点左右到达太原小店区,那会的交通特别不方便,哪像现在,从榆次到太原开车也就半个小时。卖的快了,下午两点左右就回来了,慢了就得晚上七八点,卖一车菜大概能挣100元左右,一个月能跑十余趟,挣1千元左右。那个时候,我最怕的就是晚上,爸妈出发的时候把我和妹妹锁在家里,早晨一睁眼,他俩都不在,我还得照顾年幼的妹妹,那会觉着真是绝望。就这样过了四五年,大概是95年左右,父母也攒了一些钱,恰逢市场经济在农村也开始迅猛发展,我爸瞅准了农资这一块,租了个门面,开始做起了农资生意。我们东阳是全晋中有名的蔬菜生产大镇,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也感谢国家对于农村的重视,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农民的税务负担越来越轻,一幢幢蔬菜大棚拔地而起,对于农资的需求越来越大,我爸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慢慢的,由原来的小店扩大成门市部,家里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如今,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实现经济腾飞,人民生活获得了极大改善。我家在原地建起了新房,楼房长15米,宽10米,大概有150多平方米,房高3.5米,房屋高大、宽敞、明亮!院子两颗大杨树、冬青和我妈培育的各种花,家里有个小菜地,种植西红柿、豆角和枣树,每到成熟的季节,瓜果飘香,沁人心脾,环境优美,就像住在小花园里一样。孩子们吃着自家产的绿色无公害食品,即安心又放心。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电饭煲、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电脑等电器和数码产品应有尽有,很多电器都是智能的,电饭煲可以预约做饭时间,全自动洗衣机可以完成洗涤、漂洗和晾干,孩子们在空调房间里凉爽地做暑假作业。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了极大丰富,原来电视播什么,观众就看什么,而今,人与电视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互动,观众点播什么节目,电视就能放什么节目,遇见自己喜欢的电视剧,一天就能把所有剧情看完,在我有了小孩之后,我爸妈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每天晚上与小外甥视频,家里其乐融融。不少人家在楼房的屋顶装上了太阳能,出门也都是以汽车代步。

现在,我和妹妹都已经大学毕业并相继参加工作,我父亲也不光是拘泥于做他的农资生意,五十多岁的他又开始搞起了农家乐,回想起四十年来我家的变化,我爸说亏得赶上了好时代,要不然我家还在贫困县上挣扎呢。而且现在的时代越来越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枉在人世走一回。

不光是我家,大部分的家庭收入越来越高,劳动强度越来越小。幸福的家庭过着悠闲的生活,冰箱里的蔬菜种类丰富,饼干、面包、牛奶,已成为孩子们的“家常便饭”。各色水果一年四季都有,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农村家家户户都在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大棚蔬菜,新鲜的蔬菜在冬季也可以买到,而且价格低廉。

看着眼前快乐的生活,心里由衷地赞叹,生活在现代的人真是无比幸福!未来的中国,必定更加美丽辉煌!

(王雨璐,山西工商学院金融学院辅导员)

 
 
 
  关于报送新闻稿件的通知
  走好改革创新路 跑好人生马拉松
  永葆创新活力 实践立德树人
  不忘初心 勇攀高峰
  乘风破浪 砥砺前行
  不忘初心 坚守岗位 勇于创新
  与时代同脉搏 践行“教育自觉”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王雨璐 | 我家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刘秀丽 | 沁园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彭霞玲 | 改革
  强化制度保障 创新对口联系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