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策略
信息来源: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日期:2017-11-14    阅读:702次  
 

“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策略

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仅是高校的基本职能,更是其核心职能,保障与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的价值追求和永恒主题。随着我国十余年的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阶段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而部分高校办学模式依然停留在学校规模的扩大,其办学理念、思维模式、监控与保障机制等内涵建设滞后于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数量的增加,未能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高”、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建设”的转变。由此,带来了高等教育质量的下滑,引发了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与担忧。如何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各高校围绕建立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这一重点,从理论与实践、制度与措施、教学资源与师资结构、教学目标与管理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在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严格课程教学过程管理、推动课程体系改革、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教学质量与教学质量监控

1.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

根据《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教育质量是指“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最终将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身上”。教育质量概念是动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赋予其不同的内涵。而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教学质量需要通过评价指标体系来衡量,需要通过教学质量监控来保障。教学质量监控包括“监”和“控”两方面的含义。“监”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监测,“控”是在科学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监测所得到的信息综合分析,对教学过程有效控制的行为。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监”是基础,“控”是反馈;监控是手段,质量是目的。

2.以人为本的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内在要求

教师的素养、学生的基础、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教师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显性因素,而教育制度、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过程的合理程度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隐性因素。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充分发挥显性因素的能动性,有赖于隐性因素的设计科学合理、实施过程严谨、运行有序、环环相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对教学的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的全面监控,教学过程的“事前准备—事中实施—事后整改”诸环节,需要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参与、共同完成。教学过程贯穿“人”这一主体因素,教学监控就必须体现“人”这一主体,否则完善的制度、良好的监控体系将因“主体”缺失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教学质量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不是靠最后的评价检查出来的。教学监控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教学质量的提高既是结果更是一个漫长的实施过程。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即教学质量监控以人的本性、需要及基本存在状态为本,以人的方式实现人的发展,以人的发展促教学质量提高。众所周知,高校办学是以教师为主体,教育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制定与执行是以教务管理人员、学校督导、教学院系相关人员为主体,高校教育从招生—教学培养—毕业就业以及教学过程监管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教学质量监控不单单是监控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是监控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对课程教学链的关键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2.全过程性原则

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明确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强调每一环节都符合预期目标,将严谨的态度、规范化的管理贯穿教学全过程。全体师生转变观念,将传统的“事后检查”培养模式变为“预防为主”,使教学管理由“结果验收”变为“过程监控”。

3.全员性原则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核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不仅是高校领导和管理者的责任,更是高校全体员工共同的目标与追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涉及学校的相关部门、全体教师和学生,只有全体师生都参与并关心质量管理,把教学质量监控变成广大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积极行动,自觉意识到每个人既是监控体系的主体,同时又是被监控的对象,每个人的工作或学习质量都对学校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而在根本上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可行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全面体现监控思想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重点监控,做到删繁就简、脉络清晰、易于操作。高校应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特色鲜明突出的监控体系,使监控体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既程序简单、实施容易,又能满足学校质量标准的需求。

5.科学性原则

结合本校实际对教务管理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将先进的网络管理平台引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烦琐的教学质量监控量化标准变得便捷、直观、省时、省力,监控方式更易于被广大师生员工接受。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及实施策略

1.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闭环式”的动态体系

首先,分级监控,全员参与。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应立足于本校实际,具有本校特色,从学校层面实行宏观监控,教学院系实行中观监控,教研室实行微观监控;加强教学过程中关键节点的把控,建立切实可行的学校、教学院系和教务(督导)、教师、学生全员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其次,过程管理,重点监控。对教学基本环节如教学检查、教学评价、考试考查、毕业论文、实践教学进行严密监控,对关键环节如师资队伍、教学团队、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及精品课程等重点监控,对薄弱环节如新建专业、新任教师、新建实践基地等加强监控。

再次,收集信息,反馈调整。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教学信息,学生学习状态和接受知识的情况,是学校、教师、教学管理者的教育服务质量的一种反映,对教育服务信息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和扬弃,并据此进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调整和改进,将合理化建议应用于下一阶段的教学质量监控中。因此,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闭环式的,监控内容是动态的,监控主体是多元性的。

2.监控体系的实施应以人为本,重视教学过程管理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涉及面广,涵盖教学与教学管理的全方位和全过程。在教学质量监控实施过程中做到面面俱到确有难度,必须抓大放小,精选教学过程的主要节点,注重监控关键环节,关注监控体系中参与主体的意识动态,如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学生的学习质量意识、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意识等;抓好教学过程的薄弱环节,如新任教师教学、新建专业培养方案设置、实践基地建设等。诚然,教学监控体系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而高校教学质量的好坏不是朝夕之间形成的,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的集中体现,教学结果来自于教学过程,没有规范、严谨、科学的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的结果可想而知。因此,监控体系的构建不但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

3.监控体系实施应以人为本,实现“管、教、学”共建

教育的本质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结构中,通过建立教育关系和教师劳动对象化而实现的人性发展”,在高校教育关系中,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者,教学院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贯彻者,教师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者,学生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承载者、接受者,其中教师处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节点,是联络者和执行者。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共同构成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主体,在教学、管理、学习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功能的发挥,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提高服务意识,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4.监控体系实施应以人为本,淡化制度意识,强化主体功能

主体一:教师。目前,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纷纷开展,而趋势多集中于制度建设,造成了只见制度不见人的“监控局面”,使教师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处于被动和支配地位,既压抑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又严重违背了人性特点与教育规律,这必然导致教学质量的下滑。教学实践表明,教师既要接受学校和教学院系的间接监控,也要接受专家、同行及学生的直接监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完全发挥其功能,应强调教师的主体性,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质量意识,使其自觉地接受来自各方的监控,变“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变“他控”为“自控”,自觉、自主地参与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管理过程。

主体二:学生。学生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被监控的对象,又监控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的教学质量;既是产品质量的承载体,又是产品质量的生产者,同时承载着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检验职责。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严谨的课堂教学需要学生遵守教学规章、形成良好秩序、营造融洽的教学环境。加强大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教育,采取目标激励措施,增强其课堂前、中、后期自觉学习主动性,注重学习效率,将提高其学习质量。

主体三:管理者。教学管理人员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监督者;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在监控体系实施过程中,要增强服务意识,实行人性化管理,关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多种需求,尊重教师的劳动,调动教师的内在教学主动性是对管理者的基本要求。要力戒监控中的行政化管理作风,避免外行指导内行,消除教师的逆反心理。“务实的质量保证实践根本不需要指挥者,或设立一个质量保证办公室,它需要的是学校每位职工站在自身的角度在智力上的和感情上的参与。这种参与将保证对学校政策热情关注等同于对质量的关注”。如果管理者能够竭力营造和形成教学科研并重的良好氛围,使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教学,使教学成为教师的中心工作,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要工作,那么,监控制度将不再是约束条例,而会成为政策激励。

四、以人为本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保障

1.重视环境建设,营造浓厚的教学质量建设氛围

和谐校园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学生与校园环境的和谐共处,可促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性张扬。高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氛围,积累文化底蕴,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将质量意识深入师生的内心世界,质量建设渗透校园的每个角落,为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2.加强与质量监控体系配套的制度建设

教学规章制度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的重要依据。从实际出发,建立与教学实际匹配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规章制度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力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是围绕人的质量而形成的质量链条,所有制度背后的根本问题都是人的质量问题,因此,管理制度制定应多方听取教师建议,吸纳教师参与制度建设,避免不切实际的条条框框让教师产生抵触情绪,避免规章制度变成“档案”制度。如果人变成了标准和程序的“奴隶”,必将严重影响甚至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制度建设要以国家大“法”为核心,质量监控管理要有“法”可循,依“法”行事。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

高教管理是培养人才的过程管理,其输出产品具有不可逆性(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质量等),培养目标明确、培养计划可行、培养方案实施到位,需要教学管理人员科学、严谨的执行力,需要教学质量监控严密周全。目前,高校管理人员多是具有一定专业方向的专任教师兼职或专职转岗而来,缺乏管理经验。学校应分期分批送他们去学习深造,从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行政学、高教管理学等方面充实提高,并将理论运用于工作实践,改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高校之间实行的管理人员互派学习与交流合作,使相关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得到了提高,弥补了自身不足,促进了学校发展。去行政化管理是对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基本要求,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并不缺乏管理能力,而是缺乏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管理之中的管理意识,管理人员如果不能正确定位自己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角色,以管理者、领导者、监督者自居,必然使教师、学生对其产生距离感,影响质量监控体系的正常运行。

4.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任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素质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完善的制度需要教师来执行,教育质量需要教师来提升,学生素质需要教师来提高,监控体系功能需要教师来实现,教师在“闭环式”的监控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目前,高校因发展需要引进了大量的青年教师,他们学历高、教龄短,知识丰富、教学经验匮乏,既是教学质量监控的薄弱环节,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环节;我们不难发现,教出一定质量的课是每个高校教师都具备的基本素质,讲出一节高标准的优质课是每个高校教师都能达到的要求,而以优质课堂教学标准讲出每节精彩课,让课堂教学链在课上课下得到延伸,是我们对高素质教师的要求,是质量监控的最高要求,是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根本的要求。因此,学校应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学校作专题讲座,定期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制定科学合理的听课制度和评课制度,使同行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使青年教师在“以老带新”、教学团队中快速生长。

5.采取多种措施,发挥教学督导队伍的效能与职能

教学督导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程度影响着督导效能的充分发挥。第一,高校的教学督导应作为一个单设机构独立于教务部门之外,直接隶属于教学主管领导,使教务处与教学督导在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配合方面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第二,要改变有一定学术造诣的退休教师作为督导主力的单一模式,逐步吸纳教学骨干、教学名师等参与教学督导,使教学督导队伍结构更趋合理。第三,教学督导“点”、“面”结合。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入手,使听课督导与问题督导、专题督导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真诚解决,提高教学督导的实效性。第四,将“督教”扩展至“督教、督学、督管”。教学督导队伍职责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效率的,这种“无孔不入”的监控不能仅扮演教学警察的角色,而应是一种教学关爱和教学激励,其效能不是“督”而是“导”,发挥“导”在质量监控中的积极作用,使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更趋合理。

6.建立一支优秀的学生信息员队伍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校培养目标的保障体系,而学生是质量监控体系的参与者和培养目标的检验者。在学生中遴选优秀学生信息员,采取座谈会、个别访谈、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等方式,从学生中及时了解教师教学信息、学生学习状况,并听取学生对教学改革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掌握教学动态,及时、妥善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系统在良性循环模式下运行,教学质量控制趋于准确和客观。


(摘自《黑龙江高教研究》总第219期)

 
  关于开展课程教学大纲质量评价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的通知
  关于编制山西工商学院2022—2023
  关于开展教学督导遴选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2023年学生观察员选聘工作的
  关于做好“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
  ​​关于做好全
  关于开展2022年度学生满意度调查工作
 
 

山西省太原市坞城南路99号  (山西大学南3000米) 全国咨询电话:0351-7965790 7965795 7965829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批号  (晋)ICP备050055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