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敦荣、齐恬雨 | 论我国一流大学通识教育改革
信息来源:通才教育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8/3/3 9:40:57   阅读:4316次 

    大多数一流大学都进行了通识教育改革,在认识上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实践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识教育发展展现出良好的态势。但由于时间短、经验不足,加上传统的理念和教育教学模式的惯性,我国一流大学通识教育还存在理念陈旧、视野狭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弱等问题。我国一流大学通识教育改革应当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要出发,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大胆改革教育教学观念,推进整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通识教育成为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为造就一流的高级专门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上,很多大学都走出了最初的无序阶段,开始了体系化建设,核心课程、模块课程建设成为一时之选。部分大学在开发校内通识核心课程的同时,采取了校际合作方式,互开通识课程。

    ●近年来,很多一流大学不仅关注通识核心课程建设,课程体系完善,而且越来越注重通识课程教学组织与方法改革,以提高通识教育质量。

    ●我国一流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的问题表现在多四种倾向:一是“补充论”,把通识教育看成是对专业教育的补充;二是“美国论”,以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为样板,阐述我国一流大学通识教育思想;三是“国学论”,提出在通识教育中倡行我国传统学问的思想;四是“学科论”,将通识教育单纯地理解为几个主要基础学科知识的教育。

    ●通识教育课程视野狭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将所有非专业课程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使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显得杂乱无章。二是机械地开设各种学科课程,所谓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只是一个相关学科课程的大拼盘而已。三是片面理解核心课程的含义,以为多了就不是核心了,所以,通识教育课程数量非常有限。四是采取区别对待政策,试点大学生吃“小灶”、其他大学生吃“大锅饭”。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已经从早期的古典知识教育、学科知识教育转变成为一种融通教育,即超越了一般知识和学科教育,成为一种综合素养和能力教育。

    ●对照国外大学通识教育发展趋势,我国一流大学通识教育仍处于就通识教育谈通识教育的阶段,没有涉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的调整,更少考虑二者的有机融合。

    ●我国一流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的内涵应当包括:一是以培养我国高层次人才的现代人格素质为根本目的。二是通过通识教育整合各类教育以达成教育目标。三是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基本模式。四是发展面向每一个大学生的通识教育。

文/别敦荣,齐恬雨 

作者简介/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和教育研究院硕士生

 

摘自:《江苏高教》2018年第1期4-12

 

 
 
   
数字校园    俯瞰工商     VPN登陆    图书馆藏    内部综合信息网    电子校报    人才招聘    校园文化    党务公开    教学成果     农工党山西工商学院委员会
 
 

Copyright 山西工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龙城校区:太原市坞城南路99号 北格校区:太原市北格镇紫云路36号
全国咨询电话:0351-7965790  7965795  7965792  2933798
(晋)ICP备05005595号  晋公网安备140105020506 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