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怀的教育家 | 牛三平:心怀敬畏 做有情怀的民办教育人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4/4/26 10:58:48   阅读:267次 

  为展现当代中国民办教育艰辛而辉煌的发展历程,弘扬民办学校创业人、掌舵人心系教育、勇于担当、开拓进取、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内资《河南民办教育》推出“有情怀的教育家”栏目,面向全国遴选民办学校创办人和掌舵人进行连续报道,并在河南民办教育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同步推出。第8期对我校董事长、校长牛三平进行了报道



  他深耕民办教育三十八载,一路走来,执着追寻,不断沉淀,将“实实在在办教育”立为终身事业;他带领着一群心怀梦想的人耕耘在教育沃土上,探寻出一条山西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他用真诚、爱心、耐心,以春风化雨般的施教方式,滋润着一批又一批学子。他是一个有梦想的“奋进者”,是一个初心不改的“育人者”,更是一个有情怀的“教育者”,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一定要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一定要办一所对学生一生负责的大学,这是植根于他内心深处的声音。他就是山西工商学院创办人牛三平。

办一所负责任的学校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从戊戌维新废科举、兴学堂,到民国时期的重西学、开民智,教育兴国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新中国的成立,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的巨轮开始了扬帆远航。实现四化,振兴中华成为时代最强音。高考制度的恢复,激发了青年人的大学梦。但是,当时的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之小、入学门槛之高,使大批莘莘学子只能望而兴叹。1977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570万,录取19.6万人,录取率仅为3.4%。这就意味着只有极少数人能成为“天之骄子”,绝大多数中学毕业生无缘进入大学校门。

  百废待兴的中国要崛起,迫切需要千万计的各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而培养人才又取决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但是以当时国家的情况,实在没能力给广大青年学生提供更多的深造机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深深刺激了牛三平,帮助那些高考落榜求学无门的有志青年圆大学梦的思想油然而生,兴学育人、为国分忧的信念在他的心中悄然萌发。1986年,他毅然放弃了在国企的铁饭碗,租了间简陋的教室,招来了20多个学员,办起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

  他深知,教育是一份光荣而艰巨的事业,它承载着太多人的希望与梦想。要办学,就要办一所好的学校,办负责任的学校。因此,办学之初,他就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办辅导班时,听说山西师范大学有一位中文系教授学识渊博、授课有方,他在三伏天买着站票辗转临汾、运城,又摸黑徒步走了几里路,几经打问找到了这位教授。凭着这份诚意和执着打动了老师,答应为学员上课。他也曾在隆冬季节,冒着大雪,三下临汾,请一位教授古代汉语的老师。就这样,靠真诚、靠信念、靠执著,他的自考辅导学校汇集了一批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教学有方的教师队伍,保证了教学质量。

  正因为他始终坚守着这样的信念,毫不懈怠教学,尊重爱护人才,践行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保持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在学校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上,紧密结合国家期待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工商学院从最初的自考辅导班,慢慢地发展成为高等职业学院、本科高校;从辗转租赁办学,到建设起属于自己的校园;从办学初期的破旧桌椅,到现代化教学设施。疫情期间,学校顶住巨大压力,做好防疫万全准备,保障了教学质量,组织了文体活动,让学生接受了没有遗憾的大学教育,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办一所负责任大学”的诺言。 

为学生的终身幸福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教育家精神时,其中之二就是“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牛三平遍读王国维、蔡元培先生关于教育的书籍,更深刻地理解并认同完人教育,不仅要对学生因材施教,让他们掌握基础的知识技能,更要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胸怀天下。

  牛三平认为,办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明天,是要培养“未来”的人。未来的不确定性,让我们的教育迎来更大的挑战。他培养学生,不仅是着眼于当下的需求,更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而着想。因此,工商学院很早就确立了“两个一切”的办学指导思想,即“一切为了学生成长,一切为了学院发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将提升学生成长发展的获得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度量衡”,提出了“思政引领、德育为先、突破平凡、超越自己”的育人理念,实施了“5+1工程”“辅线育人工程”“大思政、大文化、大美育、大商科、大创业”特色育人工程,希望经过四年的教育,学生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能拥有更多的附加值,获得自信、获得成就、获得幸福。

  著名教育家、华科大老校长杨叔子说过一句话,“大学的主旋律是‘育人’,而非‘制器’”,牛三平深以为然。《论语》中说“君子不器。”朱熹解释为:“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因此,早在1996年,牛三平提出了“通才教育”,期望学生能够突破单一的“用”而走向“通”,成为具有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具备较强的学习力、执行力、创新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事实证明,这条路子是正确的。由山西工商学院学生主演的原创精品话剧《汇通天下》,媒体广泛报道,深受社会好评;舞蹈《鸟尊》在山西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斩获一等奖;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列全省本科高校前列;涌现出一批批赴藏赴疆学子扎根祖国边疆报效祖国的感人事迹……用人单位满意度高,社会上对工商学生的品德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学生的感受、社会的评价,对牛三平来说,是最大的肯定和动力。

以仁爱之心回馈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是因为对学生充满热爱,对教育事业满怀热情,牛三平始终坚守“乐教爱生、甘于奉献”,衣带渐宽终不悔。对缴不起学费的学生,他都是毫不犹豫地接收。他说:“看到那一双双渴求上学深造的孩子们的眼睛,心里就放不下来。”早在2001年9月,共青团中央发起助学行动,他在全省高校中第一家响应号召,每年免费招收40名贫困生来山西工商学院学习。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学校又免费招收了来自灾区的部分学生。2013年由他发起成立了山西工商学院教育基金会,进一步资助和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完成学业,绝不让任何一个家庭困难的学生辍学或影响学业,先后扶持众多贫困学生成长成才,改变了自身命运和实现了家庭脱贫。

与此同时,他信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不仅对自己的学生爱护有加,更是将这种仁爱和责任感施之于社会。当初举办自考辅导班的初衷,牛三平就是为了帮助那些高考落榜青年圆大学梦。多年来,他积极参加山西省委统战部“百千百”结对帮扶工程,连续多年资助贫困地区大学生完成学业。疫情期间,带领山西工商学院、号召山西省民办教育协会,踊跃捐款102.76万元。2021年河南、山西几地暴雨灾情发生后,积极带头组织师生捐款捐物。山西工商学院作为首批发起单位之一,加入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为民办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与智慧,充分展示了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诠释了教育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行动自觉。

  如今的山西工商学院,围绕山西省转型发展蹚新路的高素质人才需求,服务高质量转型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形成校、地、政、企融合发展的协同育人格局,努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展现更大作为。山西工商学院教师曾承担和参与太原市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课题研究10余项,独立完成了《山西省电子商务“十四五”规划》编制,教师获得多项专利并取得初步成果转化。学校已成为山西省第一所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民办本科高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在实现优质教育全覆盖过程中,除了政府发力,民办教育人更应该勇挑重担、大有作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教育这条路上,牛三平始终坚持着“勤学笃行、求是创新”,不断学习,上下求索,努力寻找一条为学生的终身幸福而服务的教育之路。征途坎坷,任重道远。选择了民办教育这条道路,牛三平义无反顾,他将倾尽一生、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肩负起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

 
 
   
数字校园    俯瞰工商     VPN登陆    图书馆藏    内部综合信息网    电子校报    人才招聘    校园文化    党务公开    教学成果     农工党山西工商学院委员会
 
 

Copyright 山西工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龙城校区:太原市坞城南路99号 北格校区:太原市北格镇紫云路36号
全国咨询电话:0351-7965790  7965795  7965792  2933798
(晋)ICP备05005595号  晋公网安备140105020506 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