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情况专项督查的通知
  关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专项督查调研工作协
  关于认真学习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政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召开山西工商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的通知
  中共山西工商学院委员会宣传部2018年全校师生
  2018年山西工商学院党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
  学生处召开校院二级管理相关文件解读会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题网
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及构建课程思政的意见
信息来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题网    阅读:2122次  
 

工商党﹝2017﹞23号

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及

构建课程思政的意见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党政各部门:    

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讲话精神,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不断加强和改进我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及构建课程思政实施360度全覆盖,进而提升我校的综合育人水平,现结合我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实际情况作出如下通知: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8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新格局,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实施内容

实施课程思政就是要在我校所有课程中都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校所有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都渗透和贯穿思政教育理念、蕴含思政教育意识、包含思政教育内核。课程思政的特点就是以课程为载体,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品质为目的,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和表率作用,让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取向鲜明。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即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形式来挖掘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而实现“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做好课程思政工作既要牢牢把握思政理论课的核心地位,又要充分发挥其它教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并充分依托学校校媒矩阵育人平台,开展“互联网课程思政”,彻底打破思政课教师“单兵作战”、大思政课“孤岛化”的窘境,让学校每门课程都承担起育人任务,让每位教师都承担起育人责任,让每个校园自媒体平台都发挥育人功效,让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真正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一)以思政课为核心引领课程思政教育

我校课程思政体系的整体架构,要根植于传统思政课程体系的引领示范作用。传统思政课程应以主渠道、主课堂的显性功能为引领,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课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关键在于抓住课堂教育这个主阵地,用好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要认真完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四门必修课程中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育人要求,同时要与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并进一步推进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形式创新、课程教材规范,实现思政课程“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二)立足我校办学特色挖掘和拓宽通识课程思政内涵

我校课程思政体系的整体架构,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来开展学校思政教育通识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学校通识课教师要始终把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教育教学实际结合起来,以高尚的师德做好“经师”和“人师”,以良好的职业风尚言传身教,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同时整合通识教育资源,拓宽各类通识课程的大思政内涵,充分发挥通识课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对新形势下思政教育内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各学科专业特点,从教学目标与宗旨、教学内容与环节、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根本立场、重要方法渗透到通识课的教学中去,共同开发基于课程思政元素为核心的通识课程思政体系。

(三)结合学科优势来深度挖掘专业课程思政资源

完善我校课程思政体系,要将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学科的特殊视野、理论和方法,创新专业课程话语教学体系,并将各专业学科资源、学术资源深化为育人资源,打造好特色精品专业课程,真正做到以“中国方案”和“中国系列”课程教育来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自信”,从而实现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作用。

(四)构建以顶层设计为主导的课程思政育人长效机制

课程思政体系的整体架构,要趋向于课程思政育人长效机制的建构。构建课程思政体系的终极目标是要形成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得理想成长教育和专业发展教育做到有机统一,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课程思政育人长效机制建设上,要抓住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与大思政育人工程建设的关键领域,充分发挥民办学校优势所具备的360度思政“大熔炉”教育合力作用,力求做到思政标准和学科标准的融会贯通,从而实现思政教育从专人向全员、从单一到多维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三、实施要求

(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

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及构建课程思政实施360度全覆盖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强有力的领导支持与精心化的组织准备是其根本。(1)组织建设。成立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徐阳生、牛三平为组长,李志勤、容和平、武士俊、李天怀、胡中艾为副组长,杨建国、张中华、李海星、李常仁、牛健、石冰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为李天怀,副主任为丁晋中、魏星、李涓,成员为各二级学院院长及书记。(2)统筹规划。思政建设领导小组要坚持全校一盘棋,组织好全校师生认真学习领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文件,结合学校办学宗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教育教学发展实际,通过对部门、人员、经费投入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整合,把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到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并就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学校具体的课程建设方案中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以实现我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稳步、有序、协调发展。(3)精准落实。各二级学院和相关教学部门要以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为出发点,不断强化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针对学院教师授课内容,量身设计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促使其有意识地将课程思政工作落地、落细、落小、落实、落好,为实现立德树人与专业教育的齐头并进提供相应指导。

(二)学思践悟,强化培训

“学”是课程思政实践的前提,“训”是课程思政学习效果深化的基础。(1)广泛深入学习,勇于探索实践。全校教师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重要讲话内容,增强立德树人的政治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同时要努力追踪课程思政建设学科前沿理论及一些高校课程思政改革试点的成功经验,结合我校办学目标与教学实际,通过学习讨论与座谈交流,努力做到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都渗透思政理念,实现思政教育知行与知德相统一,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与能力培育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新路子。(2)加强培训力度,注重培训实效。学校将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全校中层以上干部,特别是任课教师和政治辅导员将分期、分批,定期与不定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学习培训,培训内容为有关思想政治建设方面的基本理论,培训形式为专家讲座、专题讨论、学习交流等,大家共同分享培训学习体会,促进我校课程思政建设。

    (三)创新实践,树立标杆

课堂是课程思政实践的重要阵地,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模式是实现课程思政创新育人的重要抓手。(1)领导干部作表率。学校领导及各二级学院领导要以积极负责的态度亲自走上讲台,为学生上大课、讲大势、传大道,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提升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针对性。(2)创新方式授课程。全校教师以及我校外聘教师、专家学者要以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相结合为引导,在课堂育人教学中既要阐述知识背后的逻辑、精神、价值、思想、艺术和哲学,也要融合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等多种教学模式,授课形式以“问题来自学生、声音来自一线、点评来自权威”为主,为课程思政注入更多的情感温度和人文关怀。(3)选树先进促引领。各学院要注重典型培养与挖掘,结合课程思政先进评选、民主评议、课程思政创新实践争创等活动,树立本学院在课程思政创新实践中涌现出的“学”、“做”典范,学校将就先进实践单位及优秀工作者进行表彰,强化示范引领,促进全校教师争当“课程思政育人”先锋。

(四)加强督查,以评促建

从严督查与考核评估贯穿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全过程,是确保学校课程思政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的重要保障。(1)强化监督指导。校党委与校务委员会要在课程思政建设上切实做到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要求,以提高学校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为着力点,强化对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监督。学校督导组与教学指导检查委员会要对各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学习内容、时间进度、实践效果、典范评选进行随机抽查,及时了解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促其整改。(2)落实检查考核。学校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将对各院、部、处、室、委、中心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检查内容包括:实施时间、内容、要求的落实情况,考核内容包括:实施课程思政的制度建设、开展情况、记录档案、成果和特色等。检查考核一个学期一次,年终全面考核,考核结果和考核等次由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讨论后确定。(3)用好评估结果。结合检查与考核情况,学校将对成绩优秀的单位及个人予以表彰,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评估结果不合格的单位与个人,学校将进行全校通报,并将其作为后续评优选先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中共山西工商学院委员会

2017年10月23日

 
 
Copyright © 1986---2017 山西工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山西省太原市坞城南路99号  (山西大学南3000米) 全国咨询电话:0351-7965790 7965795 7965829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批号    (晋)ICP备05005595号